重点推荐

以全民健康 托举全面小康

从全球看,我国是医疗质量进步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医疗领域各方面改革统筹兼顾、整体协同,形成破解“以药养医”等痼疾的合力看急诊要等7...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今年8月8日,是中国第十二个全民健身日。当前,从线上到线下,健身的热情和运动的快乐正在回归中国人的生活。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

全民参与 全民共享

从国家战略护航,到体育强国定向,中国全民健身事业正迎来全面深入、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以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中国有信心、动真格:对...

让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

只有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将“人口红利”转化为“健康红利”,才能为全面小康提供不竭动力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国打响了一场抗击疫情的...

科学防控疫情

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就是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利器。战胜疫病离不开科学,既要...

习近平: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近期,湖北省武汉市等多个地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截至1月20日18时,境内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224例,其中...

“全民药方”保障全民健康

  新版医保目录从2020年1月1日开始执行,作为构成我国基本医保制度的元素之一,医保药品目录事关全体参保人,堪称“全民药方”,每一次调...

同《健康中国行动》共呼吸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日前向公众和呼吸界发起“同《健康中国行动》共呼吸”倡议书,号召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为健康中国一...

来一场健康服务供给侧改革

中国用自己的办法面对医疗卫生这个世界性课题,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一个重要经验,就是运用强大的国家能力进行健康治理实施健康中国行动、...

全民健康,迈进美好生活

全民健康,迈进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民生事之“病有所医”篇  【引言】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

推动全民健身 习近平身体力行

编者按:今年8月8日是中国第11个“全民健身日”。从应运而生的愿景到深入人心的理念,席卷全国的健身热潮记录着中国人的健康生活方式和昂扬...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成立

7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的通知》和《关于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的通知》,明确依托全国...

今明两年健康扶贫工作重点划出

  7月11日在京召开的2019年全国健康扶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今明两年健康扶贫工作进行部署,明确全面推进解决“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

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核心阅读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代表委员认为,要根据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新变化,深化医疗卫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好群...

药品专利保护体系建议发布

日前,《保护创新、促进仿制——对中国建立药品专利保护体系的政策建议》报告发布会在京召开。该报告旨在为我国建立和完善药品专利链接、专...

热图聚焦MORE >>
请稍候...
  • 关于个别机构冒用全民健康工作委员会网址发文开展科普宣教工作的声明
  • 热烈庆祝新中国70华诞
  • 奔跑吧,健康中国——全民健身在路上
  • 爱国卫生月:让卫生健康成为每一个人的习惯
委内讯息MORE >>
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的中国脑健...
关于个别机构冒用城乡小康发展促...
北京糖代谢研究会端午节前向白衣...
【图片新闻】我委协办的 2020营...
全国老中医专家工作室暨北京糖代...
中日健康专家在广州开展“离子医...
我委领导赴苏州参加第12个联合国...
公益救助特困家庭群众捐赠仪式在...
我委领导出席2018公益慈善盛典活动
全民健康工作委员会举办“喜迎国...
当前位置: 主页 > 综合资讯 > 科普中国科普中国
运动五大误区 老年人不可不知
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19-08-02

作为一个老年医院的骨科医生,我经常能碰到这样的老年患者前来就诊:平时运动不多,突然立志锻炼,即使出现了髋膝疼痛也坚持着,直到忍不了剧痛。

他们大多都认为:生命在于运动;运动重在坚持;坚持全凭毅力。但他们已经过了适合这“三句话”的年龄。况且,这“三句话”还有一个前提:科学的运动方式、适合的运动强度。

因此,我们根据门诊情况总结出老年人运动中存在的五个认识误区,希望能够帮助他们科学运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误区一 运动强度靠挑战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被人类社会所认可,但并不代表“你”的潜力无限。

一些老年人相信“勇于挑战,迈过那道坎儿,就能登上新台阶”。但如果你既不是运动员,也没有长期持久的运动经历,那趁早放弃这个想法吧!即便是年轻人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才能对身体健康起到有益作用。

老年人,特别是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切忌选择比较激烈的运动方式和过大的运动强度。勉强为之很可能带来致命的严重后果,比如,加重心脑血管负担,从而导致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

那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呢?首先,要对目前自己的身体状况有全面了解。在决定长期或集中运动前,非常有必要做一次全面体检,明确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炎、骨质疏松等跟运动强度相关的疾病。据此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方可做到科学运动,避免出现过度劳累,而影响身体健康。

误区二 运动方式可猎奇

门诊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病例:跳广场舞的大妈出现了膝关节疼痛,练响鞭的大爷出现了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

广场舞对于老百姓而言是很普通的运动方式,但最近几年很多舞团的跳舞难度和强度在逐步增大,尤其是一些舞种具有的连续旋转和跳跃特点,会明显加重膝关节软骨的磨损,也极易造成膝半月板的损伤。病情严重的老年人,还需要接受膝关节镜下半月板修复手术治疗,甚至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

比起广场舞,响鞭更为奇特,在公园中甩动响鞭,声音像放炮一样,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这种特点使它获得了一些男性老年人的青睐。但练响鞭对于肩关节来说,是高强度超负荷运动,极易造成肩袖及相关韧带的损伤,严重者需要进行肩关节镜下手术治疗。

另外,不知从何时开始,倒着行走成为老年人一种与众不同的锻炼方式,据说能锻炼反应和平衡能力。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倒着行走和正向行走在运动强度上没有任何区别,但老年人身体协调性差、视力欠佳,倒着行走反而增加了摔倒的风险。临床上,我们多次接诊因倒走锻炼摔倒引起髋关节骨折而需手术治疗的老年病例。

误区三 运动乐趣最重要

不可否认,运动的有趣性与有益性一样重要,乐趣是养成运动习惯的重要因素。

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对抗性运动具有乐趣,但它们所带来的运动强度往往超出老年人的生理承受极限。相比于它们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更可能给老年人带来关节加速磨损、心脑血管疾病突发和摔倒的风险。

鉴于老年人各项身体功能退化,运动后机体的恢复速度减慢,适合他们的运动应是散步、游泳、太极拳等。这些运动方式既能加强肌肉力量,又不会对关节软骨造成过度损伤。

误区四 运动时间“比谁长”

同样是慢步行走锻炼,为什么有些人强身健体效果明显,有些人最后因为髋膝疼痛被迫停止锻炼?那是因为每次锻炼的时间不适合自己。老年人锻炼切忌贪多,一旦感觉腿脚酸痛就要适可而止。因为疼痛是身体反映给大脑“运动负荷过大,需要休息”的信号。

如果老年人在运动后感到持续疼痛,且休息几日后不能缓解,建议尽早就医,排除出现韧带或软骨实质性损伤的可能。除此之外,还有两种情况需要留意。如果每次行走到固定距离感到腰酸腿沉,休息片刻后恢复正常,但一行走又反复,就很可能是得了腰椎管狭窄或下肢动脉狭窄等疾病;如果每次行走有脚踩棉花感,那就不只是劳累,很可能合并有脊髓型颈椎病。这些疾病都必须及时治疗,不能耽误。

误区五 运动必去“大自然”

老年人喜欢选择空气清新、令人心情舒畅的大自然作为锻炼场所。亲近大自然固然好,但安全问题不得不防。

由于老年人大多有心脑血管或其它慢性病,且容易摔倒,我们建议他们选择地势平坦、障碍物少,且人较多的地方进行锻炼。切忌到深山密林、人烟稀少之处锻炼,因为一旦在锻炼中发生意外,很难得到及时救助。

总之,运动虽然需要毅力去坚持,但这种坚持并不是强忍疼痛、知难而上。老年人对于运动的坚持,应该体现在日常锻炼循序渐进、运动方式科学得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