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推荐

以全民健康 托举全面小康

从全球看,我国是医疗质量进步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医疗领域各方面改革统筹兼顾、整体协同,形成破解“以药养医”等痼疾的合力看急诊要等7...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今年8月8日,是中国第十二个全民健身日。当前,从线上到线下,健身的热情和运动的快乐正在回归中国人的生活。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

全民参与 全民共享

从国家战略护航,到体育强国定向,中国全民健身事业正迎来全面深入、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以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中国有信心、动真格:对...

让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

只有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将“人口红利”转化为“健康红利”,才能为全面小康提供不竭动力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国打响了一场抗击疫情的...

科学防控疫情

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就是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利器。战胜疫病离不开科学,既要...

习近平: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近期,湖北省武汉市等多个地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截至1月20日18时,境内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224例,其中...

“全民药方”保障全民健康

  新版医保目录从2020年1月1日开始执行,作为构成我国基本医保制度的元素之一,医保药品目录事关全体参保人,堪称“全民药方”,每一次调...

同《健康中国行动》共呼吸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日前向公众和呼吸界发起“同《健康中国行动》共呼吸”倡议书,号召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为健康中国一...

来一场健康服务供给侧改革

中国用自己的办法面对医疗卫生这个世界性课题,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一个重要经验,就是运用强大的国家能力进行健康治理实施健康中国行动、...

全民健康,迈进美好生活

全民健康,迈进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民生事之“病有所医”篇  【引言】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

推动全民健身 习近平身体力行

编者按:今年8月8日是中国第11个“全民健身日”。从应运而生的愿景到深入人心的理念,席卷全国的健身热潮记录着中国人的健康生活方式和昂扬...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成立

7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的通知》和《关于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的通知》,明确依托全国...

今明两年健康扶贫工作重点划出

  7月11日在京召开的2019年全国健康扶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今明两年健康扶贫工作进行部署,明确全面推进解决“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

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核心阅读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代表委员认为,要根据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新变化,深化医疗卫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好群...

药品专利保护体系建议发布

日前,《保护创新、促进仿制——对中国建立药品专利保护体系的政策建议》报告发布会在京召开。该报告旨在为我国建立和完善药品专利链接、专...

热图聚焦MORE >>
请稍候...
  • 关于个别机构冒用全民健康工作委员会网址发文开展科普宣教工作的声明
  • 热烈庆祝新中国70华诞
  • 奔跑吧,健康中国——全民健身在路上
  • 爱国卫生月:让卫生健康成为每一个人的习惯
委内讯息MORE >>
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的中国脑健...
关于个别机构冒用城乡小康发展促...
北京糖代谢研究会端午节前向白衣...
【图片新闻】我委协办的 2020营...
全国老中医专家工作室暨北京糖代...
中日健康专家在广州开展“离子医...
我委领导赴苏州参加第12个联合国...
公益救助特困家庭群众捐赠仪式在...
我委领导出席2018公益慈善盛典活动
全民健康工作委员会举办“喜迎国...
当前位置: 主页 > 健康产业健康产业
维护食品安全:“罚款到人”才能“拳拳到肉”
来源:大河报    时间:2019-11-13

10月31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自12月1日起施行。11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孙梅君表示,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但监管必须零容忍。孙梅君介绍,《条例》按照“最严格监管”要求,在《食品安全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相关制度规定。

新修订的《条例》亮点颇多,按照相关负责人介绍,《条例》在总体思路上主要把握了以下几点:一是细化并严格落实新《食品安全法》,进一步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二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新《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食品安全领域依然存在的问题,完善相关制度措施。三是重点细化过程管理、处罚规定等内容,夯实企业责任,加大违法成本,震慑违法行为。其中,备受舆论关注的是第三点。

毋庸讳言,以往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之后,一般只是对企业进行处罚,很少“罚款到人”。因此,一些导致严重后果的食品安全事件,最终往往是企业受罚了事,相关责任人难能感受到“切肤之痛”。为了杜绝此类现象,新修订的《条例》首次确立了“双罚制”——除了处罚违法企业之外,还要对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其上一年度从本单位取得收入的1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相比起单纯处罚企业,“罚款到人”的相关规定可谓“拳拳到肉”,只有让相关责任人感受到“切肤之痛”,他们才能真正将食品安全放在心上。

实际上,具体入微的制度细节正是《条例》最大的亮点。无论是对“情节严重”作出详细规定,还是对“罚款到人”设定具体罚则,新规条分缕析、一目了然,因此具有很强的实际可操作性。正所谓“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要想使法律发挥出预期威力,首先就应该细化法律规定,明确违法者所应承担的具体责任。以此来看,《条例》的三点总体思路是一种递进关系——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有利于坚持问题导向完善相关制度措施,以此为基础,可以加大违法成本,震慑违法行为。

要想确保“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落到实处,首先就要将食品安全置于最广泛的群众监督中——正所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食品安全这件“天”大的事上,民众不仅是普通的消费者,更是无处不在的监督者。食品领域之所以安全事件频发,固然有体制机制层面的原因,但市场监管人员的捉襟见肘,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客观因素。食品监管不仅需要专业技术支撑,而且需要技术设备检测,由此不免影响食品监管队伍的规模,以及全面实行市场排查的效率。相比起监管部门的拉网式排查,市民监督举报无疑更具针对性,而且往往更有效率。

在常态化监管与群众监督的合围之下,更有助于将“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落到实处,从而最大限度地捍卫“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