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推荐

以全民健康 托举全面小康

从全球看,我国是医疗质量进步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医疗领域各方面改革统筹兼顾、整体协同,形成破解“以药养医”等痼疾的合力看急诊要等7...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今年8月8日,是中国第十二个全民健身日。当前,从线上到线下,健身的热情和运动的快乐正在回归中国人的生活。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

全民参与 全民共享

从国家战略护航,到体育强国定向,中国全民健身事业正迎来全面深入、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以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中国有信心、动真格:对...

让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

只有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将“人口红利”转化为“健康红利”,才能为全面小康提供不竭动力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国打响了一场抗击疫情的...

科学防控疫情

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就是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利器。战胜疫病离不开科学,既要...

习近平: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近期,湖北省武汉市等多个地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截至1月20日18时,境内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224例,其中...

“全民药方”保障全民健康

  新版医保目录从2020年1月1日开始执行,作为构成我国基本医保制度的元素之一,医保药品目录事关全体参保人,堪称“全民药方”,每一次调...

同《健康中国行动》共呼吸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日前向公众和呼吸界发起“同《健康中国行动》共呼吸”倡议书,号召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为健康中国一...

来一场健康服务供给侧改革

中国用自己的办法面对医疗卫生这个世界性课题,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一个重要经验,就是运用强大的国家能力进行健康治理实施健康中国行动、...

全民健康,迈进美好生活

全民健康,迈进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民生事之“病有所医”篇  【引言】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

推动全民健身 习近平身体力行

编者按:今年8月8日是中国第11个“全民健身日”。从应运而生的愿景到深入人心的理念,席卷全国的健身热潮记录着中国人的健康生活方式和昂扬...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成立

7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的通知》和《关于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的通知》,明确依托全国...

今明两年健康扶贫工作重点划出

  7月11日在京召开的2019年全国健康扶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今明两年健康扶贫工作进行部署,明确全面推进解决“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

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核心阅读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代表委员认为,要根据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新变化,深化医疗卫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好群...

药品专利保护体系建议发布

日前,《保护创新、促进仿制——对中国建立药品专利保护体系的政策建议》报告发布会在京召开。该报告旨在为我国建立和完善药品专利链接、专...

热图聚焦MORE >>
请稍候...
  • 关于个别机构冒用全民健康工作委员会网址发文开展科普宣教工作的声明
  • 热烈庆祝新中国70华诞
  • 奔跑吧,健康中国——全民健身在路上
  • 爱国卫生月:让卫生健康成为每一个人的习惯
委内讯息MORE >>
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的中国脑健...
关于个别机构冒用城乡小康发展促...
北京糖代谢研究会端午节前向白衣...
【图片新闻】我委协办的 2020营...
全国老中医专家工作室暨北京糖代...
中日健康专家在广州开展“离子医...
我委领导赴苏州参加第12个联合国...
公益救助特困家庭群众捐赠仪式在...
我委领导出席2018公益慈善盛典活动
全民健康工作委员会举办“喜迎国...
当前位置: 主页 > 综合资讯 > 生态中国生态中国
保蓝天碧水就是保健康
来源:健康报网    时间:2019-07-26

健康环境是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保障,在健康的影响因素中,环境因素占到17%。7月24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召开发布会,有关专家对健康中国行动之健康环境促进行动进行了解读。

健康环境责任需要各方共担

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健康环境促进行动重点围绕影响健康的空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问题,室内污染等家居环境风险,道路交通伤害等社会环境危险因素,倡导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共担建设健康环境的责任。

健康环境促进行动的两个结果性目标分别是,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明显改善并持续改善;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分别达到15%及以上和25%及以上。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二级巡视员崔钢介绍,健康的环境不仅涉及城乡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污染的治理,更紧贴居民生活方式,如日常化学品及消费品的使用、垃圾分类和固体废弃物处置,还包括与环境密切相关的道路交通事故伤害、跌倒、溺水、中毒等内容。

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对个人和家庭提出“七要七不要”的健康建议,对社会发起“六加强六鼓励”的健康倡导,还明确了政府及部门要落实的七项具体工作。“健康的环境关系每一个人,每一个健康环境的倡导者、传播者、实践者,最后也会成为受益者。”崔钢说。

空气治污,内外兼顾

这些年来,室外空气污染是百姓最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也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自从大气污染行动计划执行以来,全国几乎所有遭受大气污染影响的城市室外空气质量都有了明显改善。截至目前,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覆盖全国所有省份,共在74个城市设置152个监测点。农村环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在700个县14000个村持续开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陶澍指出,由于大多数居民平均有90%左右的时间在室内活动,就健康危害而言,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远比室外空气污染大。

目前对室内空气的重视程度相对不够。应引起特别关注的是在室内使用煤、柴和秸秆做饭和取暖导致的室内空气污染。这在我国农村仍然非常普遍。而农村居民对空气污染及健康危害的认识及防范意识远不及城市居民。

据介绍,在华北取暖区,厨房和其他居室连通的农户如果使用固体燃料,年均PM2.5暴露量可达200微克每立方米。

正因如此,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倡议“个人和家庭”在“烹饪、取暖等活动中使用清洁能源”。国家卫生健康委目前正在进行的室内空气标准修订,也是推动室内空气质量改善的措施之一,该修订标准将于2020年发布实施。接下来,国家卫生健康委还将多方面发力,建立环境与健康调查、监测与风险评估制度,强化公共场所“中环境”和室内“小环境”与健康工作,开展环境污染与疾病关系、健康风险预警以及适宜技术等研究,加强公众健康教育和科学防护等。

健康饮水,健康用水

获得安全的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健康环境促进行动首个“六项指标”中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明显改善并持续改善。

“住建、水利、环保、卫生等部门各负其责,新建集中式供水设施、升级改造自来水厂工艺、更新老旧管网,提高供水设施水平,加强水质检测监测,使我国城乡饮用水水质得到很大提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所长施小明说。

在保障饮用水安全方面,卫生健康部门开展了城乡饮用水监测工作。2018年年底,全国31个省(区、市)的3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共计2875个县区纳入国家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实现省、地、县三级全覆盖,以及覆盖超过95%的乡镇。同时,在重点流域、重点地区开展生活饮用水中新型污染物,如抗生素、全氟化合物等潜在污染物的专项调查工作。第三,开展饮用水相关标准的修订工作,引入最新检验方法,确保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的准确和快速。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大国,但是人均水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倡导绿色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我觉得每个家庭和每个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节约用水。”施小明强调,在指导公众健康饮水和健康用水方面,喝开水、勤洗手、选择适宜的净水器具和设施也同样重要。

垃圾分类,科学管理

生活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热门话题,也是健康环境促进行动的重要举措之一。《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目标中明确提到,到2022年和2030年,大力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施小明指出,尽快在城乡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是对生活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方法。

每个家庭和个人每天都会产生生活垃圾,仅上海,每天产生生活垃圾大约2万吨。生活垃圾的简易堆放或不当处理,可以导致臭气蔓延,成为污染地表水、土壤和地下水的重要来源。“这方面比较典型的案例有印度恒河的水污染问题,丢弃废电池导致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乱扔塑料袋等引起的水体塑料微粒污染等。”施小明说。

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可以实现垃圾源头减量、节约填埋土地、资源回收利用以及可观的经济效益。施小明强调,个人和家庭是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主体。“每个人和每个家庭都要努力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树立生活垃圾分类观念,掌握生活垃圾分类要点。比如,在购买环节尽量选用可回收包装的环保产品,餐厨垃圾应做到干湿分开和密闭投放等。”

各级政府要落实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主体责任,强化公共机构和企业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居民逐步养成主动分类的习惯,管好垃圾分类后从垃圾桶到末端处置的所有环节,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