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推荐

以全民健康 托举全面小康

从全球看,我国是医疗质量进步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医疗领域各方面改革统筹兼顾、整体协同,形成破解“以药养医”等痼疾的合力看急诊要等7...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今年8月8日,是中国第十二个全民健身日。当前,从线上到线下,健身的热情和运动的快乐正在回归中国人的生活。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

全民参与 全民共享

从国家战略护航,到体育强国定向,中国全民健身事业正迎来全面深入、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以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中国有信心、动真格:对...

让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

只有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将“人口红利”转化为“健康红利”,才能为全面小康提供不竭动力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国打响了一场抗击疫情的...

科学防控疫情

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就是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利器。战胜疫病离不开科学,既要...

习近平: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近期,湖北省武汉市等多个地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截至1月20日18时,境内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224例,其中...

“全民药方”保障全民健康

  新版医保目录从2020年1月1日开始执行,作为构成我国基本医保制度的元素之一,医保药品目录事关全体参保人,堪称“全民药方”,每一次调...

同《健康中国行动》共呼吸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日前向公众和呼吸界发起“同《健康中国行动》共呼吸”倡议书,号召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为健康中国一...

来一场健康服务供给侧改革

中国用自己的办法面对医疗卫生这个世界性课题,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一个重要经验,就是运用强大的国家能力进行健康治理实施健康中国行动、...

全民健康,迈进美好生活

全民健康,迈进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民生事之“病有所医”篇  【引言】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

推动全民健身 习近平身体力行

编者按:今年8月8日是中国第11个“全民健身日”。从应运而生的愿景到深入人心的理念,席卷全国的健身热潮记录着中国人的健康生活方式和昂扬...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成立

7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的通知》和《关于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的通知》,明确依托全国...

今明两年健康扶贫工作重点划出

  7月11日在京召开的2019年全国健康扶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今明两年健康扶贫工作进行部署,明确全面推进解决“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

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核心阅读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代表委员认为,要根据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新变化,深化医疗卫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好群...

药品专利保护体系建议发布

日前,《保护创新、促进仿制——对中国建立药品专利保护体系的政策建议》报告发布会在京召开。该报告旨在为我国建立和完善药品专利链接、专...

热图聚焦MORE >>
请稍候...
  • 关于个别机构冒用全民健康工作委员会网址发文开展科普宣教工作的声明
  • 热烈庆祝新中国70华诞
  • 奔跑吧,健康中国——全民健身在路上
  • 爱国卫生月:让卫生健康成为每一个人的习惯
委内讯息MORE >>
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的中国脑健...
关于个别机构冒用城乡小康发展促...
北京糖代谢研究会端午节前向白衣...
【图片新闻】我委协办的 2020营...
全国老中医专家工作室暨北京糖代...
中日健康专家在广州开展“离子医...
我委领导赴苏州参加第12个联合国...
公益救助特困家庭群众捐赠仪式在...
我委领导出席2018公益慈善盛典活动
全民健康工作委员会举办“喜迎国...
当前位置: 主页 > 综合资讯 > 科普中国科普中国
你能发现自己的心理危机吗?
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18-10-18

窗体顶端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窗体底端

  在社区开展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在国外早有先例且相对成熟。其原因是作为现代人生活的主要场所,社区与人的关系比较亲密。心理危机其实是一种内心失衡状态,人在一生中或多或少,或轻或重都可能经历类似危机,能否化解因人而异。所以,我们想探讨的是社区和心理危机如何达成援助关系,我们又是否可以及时识别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危机。

  1 内心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

  心理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大类。其中,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人格也称个性,是个体区别于他人、相对稳定的影响个体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需要、动机、能力、气质、性格等。而人格特质通常会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

  我们所说的心理危机是指个体遭遇重大生活事件或者变故,自身又无法用常用方法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时,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心理状态失调、思维和行为紊乱,最终进入了一种失衡状态,这种内心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

  实际上心理危机的出现,源于个体意识到所面对的问题超过了自己的应付能力。所以,心理危机可以无处不在,有的人能及时化解,有的人却无法恰当地解决这个问题。

  当遭遇重大的生活事件或长期处于精神压力之下,每个人都可能出现心理危机,这通常表现在情绪上,如感到痛苦、低落、焦虑、无望、无助、愤怒等。身体也会出现睡眠不好、没有食欲、身体疼痛、肠胃不适等问题。有的人还可能出现不良行为,如酗酒、攻击暴力、滥用药物、伤害自己等。严重的心理危机可能导致抑郁症、焦虑症、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障碍。

  同时,心理危机还会影响到人际关系。比如,使人变得没有耐心、脾气暴躁、容易激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或者变得不愿意与人交往、封闭自己。因此,早期识别和预防心理危机十分重要,在发现心理状态不好时及时寻求帮助可以避免酿成不良后果。

  2 行为举止异常是识别重点

  如何识别心理危机?危机信号首先体现在“行为举止与往日不同”上。比如,突然将自己喜欢的或者珍贵的东西送人、与家人或者朋友说一些类似道别的话、在非节假日无缘由地邀约家人聚会、无故整理或丢掉自己的东西、突然开始叮嘱家人或者安排一些事情等。

  危机信号还表现在情绪状态上。比如,处于抑郁状态,看起来郁郁寡欢、闷闷不乐、经常哭泣或情绪不稳定,抑郁后无明显原因突然变得平静或异常高兴等。性情改变也需警惕,如外向的人突然变得内向,少语的人突然变得话多,爱说爱笑的人突然变得少言寡语或郁郁寡欢。

  危机信号也可在日常的言语和行为模式中寻找到蛛丝马迹。比如,当事人经常会说“活着没意义、没价值”“我是别人的累赘、负担”“活着很痛苦,不如死了好”类似的话;与他人谈论自杀,并查询自杀的方法。行为上与家人和朋友疏远、回避与人交往和交流,或者出现酗酒、暴躁和不计后果的冲动行为、翘班或逃学、工作和学习效率下降、作息不规律等。

  危机信号还存在于重大负性生活事件中。比如,身患严重的躯体疾病、遭遇亲人离世或变故、天灾人祸、失业、经济困难、离婚等。负性生活事件可能是近期发生的,也可能是持续很久的,这些近期和长期负性事件都会给个体带来较大压力。

  另外,危机信号可能存在于较差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系统中。比如,身边没有朋友或亲人,经常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沟通和交流,不接受别人的帮助,也不向外寻求帮助等。

  3 明确诱因方可解决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并非无计可施,我们可以通过上述特定的信号识别高危状态,并寻求专业的帮助。当危机背后潜在的影响因素被解决,心理危机状态就会安然度过。

  近期,北京回龙观医院又在北部的两大社区回龙观社区和天通苑社区设立“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目的是培养社区心理危机预防人才,为存在心理危机的个体提供关爱和支持。

  在国内,社区心理危机干预尚在起步阶段。每个人在遇到挫折时都可能会有抑郁情绪,甚至心理危机。虽然危机个体很少主动寻求帮助,但是他们心中都渴望能够得到倾听和陪伴,希望有人能伸出援手,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所以,我们每个人如果能稍微花一点时间,留意身边的人,鼓励和支持他们,就可能会改变他们的生活轨迹。


  延伸阅读

  我们都可成为危机干预“守门人”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随后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也开始了相关探索。如今在这些国家,社区是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的重要场所,并已被公众认可。

  简单来说,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以“预防和早期干预”为导向,以“提高个体心理防御力”为目标,为社区居民提供三级预防。初级预防指通过一系列措施预防居民的心理问题,尽可能消除导致心理问题的因素;二级预防指对心理问题早期识别,并对早期发现的心理问题或者危机状态进行治疗和干预;三级预防指社区中的心理障碍患者有良好的康复环境,以减少复发率。

  通常,国外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内容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居民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如何应对压力,养成健康的行为模式,培养和维持心理健康状态。二是提供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服务,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居民解决心理困惑,对有自杀风险的居民给予危机干预。三是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康复服务,如社区看护服务、家庭随访、康复训练等。

  在心理危机干预这件事情上,社区被推到台前、承担重任是出自几方面的考虑。

  首先,社区是人们居住的地方,居民心理上的冲突、人际交往的矛盾、家庭中的纠纷、生命的危机等都会在社区生活中体现出来。社区是发现危机信号的首要之地,也是解决这些危机最直接的资源。若社区尽早识别出心理危机的个体,就能有效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

  其次,社区是居民最有利的社会支持系统。社区与个人有较频繁的联系、沟通,便于在日常生活中定期与有心理危机的居民接触,以提供长久的支持。

  第三,社区是提供服务的大集体。通过组织健身运动、科普宣传、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心理咨询活动等各种服务方式,社区可以帮助居民减压和促进心理健康。

  第四,社区是人们联系的桥梁。社区可以将社区中的小家庭连在一起,建立和增强人们的社交联络与应对困难的能力,增强个体的承受能力。

  在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尤其是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在国外已成为促进居民心理健康,预防心理危机的有效途径,这种模式也将是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社区危机干预的“守门人”可以是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社区卫生中心的医务人员,也可以是心理危机的高危人群和易感个体,以及社区中的每一个人。通过专业培训,“守门人”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态度和技能去识别高危个体、确定风险等级并将高危个体转到专业机构接受治疗。